查看原文
其他

潮州布马舞② | 走进非遗,揭开布马舞的神秘面纱

饶平发布 2023-11-23


 潮州布马舞为广场情绪舞,以道具表演为主,并配置著名的潮州大锣鼓和体现时代背景的鲜艳服装,充分运用动作和队形图案的变化表现人马合一、英俊矫健、振奋人心的场景。今天,潮州布马舞专题系列介绍第二期《走进非遗,揭开布马舞的神秘面纱》如约而至,带你近距离对话瑰宝,探寻“人马合一”的奥秘,感受非遗文化的技艺之美!






表演队伍构成

潮州布马舞表演队伍由布马舞队及伴奏乐队两部分构成。发展至今的布马舞队,由原先的9骑增至20或24骑,这样安排,在广场表演上可充分表现各个队形变化动作,显示更为壮观的阵容整体及多个动作的组合美。布马舞的表演题材取自于戏剧、曲艺等故事情节和历史题材,如《辞郎洲》表现了悲壮激越的武舞场面,表演时采用24骑阵容,一阵雄壮的号角声起,众马列队奔跑而上,时而腾空飞跃,时而交叉穿插,分而聚之,把“闯跳四门”“粉蝶采花”等基本程式串连起来,再现了当地爱国志士张达、陈壁娘夫妇勤王抗元的英勇气慨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。

张志鹏/摄

布马舞的伴奏乐队,由著名的潮州大锣鼓组成,人员一般为47或55人,以鼓师作为全队的总指挥,运用潮州大锣鼓打击乐的节奏变化与相配套的管弦乐密切配合,浑为一体,形成阵容壮观的伴奏队伍。布马舞的演奏曲目,大多选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潮州音乐曲牌及其它著名的戏剧曲牌,诸如《风立松》《小拜堂》《登楼》《三板吹奏》《满江红》等。乐队的服装按几个重要工种分划,用较传统的民族服装装束,使整个表演队伍服装色调达到和谐和统一。

殷惠佳/摄




服装道具配置

潮州布马舞的相关器具制品分马匹道具、音击乐器两部分。布马舞的服饰、道具非常的精美。首先,用竹篾编制成马的骨骼,腰脊坐骑处留下空洞,用以坐人。马的框架上蒙上绸缎布帛当作皮毛,再绘彩点睛,粘贴马鬃,安上马尾。马的空洞处的两旁有系带,表演时须挂在肩上,再穿上斗篷服饰挡住挂带,又加上袍衣遮住空洞处,使表演者如骑在马上。布马的下部蒙上围布,遮掩住表演者的腿脚。马脖子上还系上一串小铜铃铛,舞动时会发出清脆的响声。

音击乐器是早期流行于饶北山区的汉乐大八音锣鼓,配以二支大唢呐领奏,后来改配为潮州大锣鼓及音乐曲牌。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器极为丰富,包括潮州大鼓1个,潮州铜锣16-24面,苏锣1面,钦波1面,大钹2面,小钹2面,空仔1个,小铜锣1个;管弦乐器为:号头2支,大唢呐2支,小唢呐2支,笛16支,由此组成阵容壮观的伴奏乐队。


殷惠佳/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张志鹏/摄




表演基本动作及队形组合

布马舞的动作主要有 “抖鞭走马”“跳转身”“抽鞭纵跳”“扬鞭跑马”等,队列图形有“长蛇开阵”“闯跳四门”“传花编索”“粉蝶采花”等样式,其中又可变化出“乾坤壁垒”“双八卦阵”“跳月走边”“双龙摆尾”等阵式,无论奔腾跳跃或徐步缓行,均要着重表现出马的形象,使其活灵活现。以舞蹈动作和队形构图的灵活多变,呈现出一幅幅人马合一、群马奔腾、威武雄壮的艺术图景。

殷惠佳/摄



 潮州布马舞传承至今,从早期的《状元游街》《六国封相》到后来增加新编导的《昭君出塞》《辞郎洲》《穆桂英挂帅》《花木兰》《草原民兵》《潮汕跃马》等题材,极大地丰富了布马舞表演的题材内涵。饶平民间工艺艺人余比儿、余锡鑫为制作布马,不断改善工艺,技巧不断创新,使得如今的潮州布马舞表演日臻完善。下一期,将为大家带来“潮州布马舞”专题系列介绍收官之作《 薪火相传,奏响非遗传承发展新篇章》,敬请期待!

“饶平发布”编辑部

编辑:刘烨薇、林晓洪

责编:刘博瀚、刘钰洵

编审:林晓彬、许序兴

来源:县文广旅体局



关联推荐

1.潮州布马舞① | 寻根溯源,探索布马舞的前世今生

2.【非遗文化】非遗美食“海石花”:舌尖上的消暑“果冻”

3.【非遗文化】“非遗”浮山手擀面:筋韧爽滑 百年飘香


▽饶平县招商引资宣传片

▽《啊!饶平》城市形象歌曲MV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